急诊电话: 023-81159120
咨询电话: 023-81151800
“川崎病”高发季,警惕孩子不明原因高烧!
发布时间:2024-11-13

什么是川崎病

川崎病,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在1967年首次报告,也称为“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”

 

川崎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,是一种全身性的免疫性血管炎,主要影响中小型动脉和小静脉,可能并发心脏冠状动脉病变。严重情况下,该病可能导致心肌梗死、冠状动脉瘤破裂,甚至心源性休克和猝死,是儿童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。

 

 

 

临床表现

川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

持续5天以上的高热,通常超过39.0℃,抗生素治疗无效。

双眼球结膜充血,但无分泌物。

口唇及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,口唇红、皲裂,杨梅舌。


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非化脓性颈淋巴结肿大,直径超过1.5cm,伴有触痛。

多形性一过性皮疹,出疹主要在躯干部,不形成水泡或痂皮。

急性期手、足硬性红肿,掌趾及指趾端有红斑;恢复期沿甲床边缘出现袜套样脱皮。

 

心血管系统表现

在病程的第1至6周,可能出现心包炎、心肌炎、心内膜炎、心律失常和瓣膜关闭不全,导致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。

 

在病程的第2至4周,可能出现冠状动脉损害,包括冠状动脉扩张、动脉瘤及其继发改变,这些可能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。

 

 

 

诊断标准

如果儿童发热5天以上,并伴有以下5项临床表现中的4项,排除其他疾病后,可以诊断为川崎病:

1. 四肢变化:急性期掌跖红斑,手足硬性水肿;恢复期指(趾)端膜状脱皮。

2. 多形性皮疹。

3. 眼结合膜充血,非化脓性。

4. 唇充血皲裂,口腔黏膜弥漫充血,舌乳头凸起、充血,呈草莓舌。

5. 颈部淋巴结肿大。

如果临床表现不足4项,但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损害,也可以确诊为川崎病。

 

心脏彩超下的心血管系统表现

在急性期,心脏彩超可能显示心包积液、左心室内径增大、瓣膜反流,以及冠状动脉异常,如冠状动脉增宽、动脉瘤形成、血栓形成和狭窄。

 

 

 

治 疗

全球公认的川崎病治疗方法是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。如果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,可能需要使用激素或血浆置换。复发率大约在1%到3%之间。在某些情况下,如冠状动脉瘤心肌梗死,可能需要介入治疗、冠状动脉搭桥术或心脏移植。使用丙种球蛋白后,11个月内不宜接种麻疹、腮腺炎、风疹和水痘疫苗。

 

 

 

预 后

川崎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,大多数儿童预后良好。无冠状动脉损害的儿童,建议在病程1个月、6个月、1年、2年、5年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。如果存在冠状动脉病变,需要更频繁的随访。

 

参考文献:

[1] Jindal AK, Pilania RK, Prithvi A, et al. Kawasaki disease: characteristics, diagnosis, and unusual presentations [J]. Expert Rev Clin Immunol. 2019;15(10):1089-1104

[2]张小用,张玉奇,主编.冠状动脉超声影像学[M].第1版,西安: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,2020:148-174

[3]焦富勇,杜忠东,中国儿童川崎病诊疗循证指南(2023年),中国当代儿科杂志,2023, 25(12): 1198-1210;DOI: 10.7499/j.issn.1008-8830.2309038

 

预约挂号
报告查询
官方微信
返回顶部
意见反馈
取消 提交